全球第一位“半机械人”宣告死亡!再见,彼得2.0
2022-06-20 19:12:48
  • 0
  • 0
  • 4

来源:  创事记

 文/新智元

  来源:新智元(ID:AI_era)

  热搜的标题是:彼得——第一个半机械人。

  然而,哪怕是凭借了科技的力量,他的生命还是停留在了2022年6月15日,和“渐冻症”斗争了整整5年之后。

  彼得的家人本周二在推特上宣布了他去世的消息。

  推特中写道,“彼得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坚定的支持者和粉丝。但是我不得不怀着悲痛的心情告诉所有朋友们,彼得刚刚去世了。他走的很安详,病床边上围满了他的家人和他最亲近的人。我想说,彼得很感谢你们所有人一直以来的支持,他也很自豪,能够为残疾人出一份力。”

  逆天改命,机械飞升

  2017年,彼得博士被命运宣判,医院告知他得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(ALS),俗称“渐冻症”,一种成因尚不明确,并且还无法被治愈的疾病。

  如果一听这个病的名字没什么感觉的话,那一提瘫坐在轮椅上的霍金,大家肯定就不陌生了。

 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控制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退化和死亡,病人的肌肉会逐渐地萎缩,然后逐渐失去移动手臂、腿和身体的能力,变得无法说话、走路、呼吸或吞咽。

  而ALS最可怕的地方在于,病人会一直保持着清晰的思维、人格和智力,以及发病前的记忆,直至最终呼吸衰竭而死。

  然而,仿佛是知道自己的命运一般,这个在英国温布尔登长大的少年在16岁时就认为,人类的脑将与电子脑结合。

  此后,他又在1984年出版的《机器人革命》中写道:“如果遵循强化人类的道路,那么人类和机器人将有可能保持在同一个进化分支上......这样一来,人类有一天将能够用更持久的机制取代其太过脆弱的身体,并使用超级计算机作为智能放大器。”

  除了痴迷于利用技术来延长人类的生命以外,他还在伦敦帝国学院获得了英国史上第一个机器人博士学位。

  显然,面对医生预言的最后2年生命,彼得毫不畏惧:“瘫痪是一个工程问题”。

  这时他的脑海里已经有一个解决方案——成为一个机械人。

  对于自己的改造,他首先设想了一种“三重造口术”:胃造口术、结肠造口术和膀胱造口术。也就是分别将管道直接插入他的胃、结肠和膀胱。

  如此一来,彼得不仅能够摄入更多的营养物质,也活得更有尊严。

  然而这个计划过于激进,而且使情况更加复杂的是,全身麻醉会阻碍患者呼吸,而且手术本身还可能加重病情的发展。

  不过,在彼得的强烈坚持之下,手术终于还是在2018年7月10日完成了,整个过程历经3小时40分钟。

  更令人惊讶的是,彼得只在重症监护室呆了一天就转到了普通外科病房,然后在术后15天被送回家。

  向来乐观的彼得还自豪地表示,这个手术的医学论文被选为2019年牛津年度医学病例报告。

彼得 2.0彼得 2.0  

  然而,彼得很快就遇到了另一个大问题。

  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喉咙部位,所以他随时都有被自己的唾液憋住,导致氧气不足,窒息而死的风险。

  为了能让自己活的更久一点,彼得下决心要做一个全喉头切除手术。

 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。更不用说,在他切掉自己的喉咙以后,他将再也没办法发出自己的声音。

  后来,彼得的麻醉师Wright帮助他找到了外科医生Philip Reece博士来做这件事。他是德文郡当地的一名耳鼻喉部外科医生。

  Reece同意Wright的观点,他也认为Scott-Morgan应该能够过上尽可能充实的生活。

  而在手术开始前,彼得需要解决另一个问题,那就是——如何创造一个听起来像他的合成声音。

  因为,彼得了解到,对于一个渐冻症患者来说,丧失说话表达的能力是最令人感到痛苦的。

  2018年,在他还能说话的时候,他就开始为此做准备了。他联系了语音技术研发领域的世界权威,CereProc的首席科学官Matthew Aylett博士,这是一家专业的,负责创建文本并提供语音解决方案的公司。

  CereProc总部位于苏格兰爱丁堡,同时他们也是电影评论家罗杰·艾伯特 (Roger Ebert) 在接受喉癌手术后重建声音的公司。

  彼得的“留声大计”大概持续了1年左右。他经常整天整天泡在录音棚里,录下了超过15小时的音频,1000多个词组。甚至,录下来的语料还有情绪的差别。

  有了这些资料以后,AI就可以进行统一的学习和模仿了。

  当Aylett博士最终把成品做好交给彼得的时候,彼得说话已经有些困难了。

  也正是因为彼得提前为这件事做好了准备,我们才能再次听到他的声音。因为,就在成品出来的3个月后,彼得在2019年完成了自己的全喉切除手术。

  后来,彼得听到了用自己的声音合成的歌曲演唱——Pure Imagination,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泪水。

  毕竟,他永远无法发出声音了,但借助科技的力量,他还能听到。

  在搞定了自己的合成声音后,彼得已经在“赛博化”的路上越走越远了。他开始寻找其它方面来对自己的形象做出一些改进。

  他先是扫描自己的脸部,生成了一个3D的虚拟动画人像。在需要公开讲话的时候,他就会在胸前的屏幕上展示这个形象。

  同时,他还借助Open AI生成文本的模型GPT-2等技术,让自己变得越来越“赛博”。

 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,彼得该怎么通过文字输出自己想法的问题。就像霍金一样,他没有办法再挪动自己的手指了。

  一开始,他尝试了脑机接口技术,但他发现,这样做的输出效率太低了。他把目光转向了眼动追踪技术。

  幸运的是,彼得遇上了英特尔预期计算实验室主管Lama Nachman。Nachman可以不一般,她做这件事是有经验的——几年前,她曾经为霍金升级过语音合成系统,开发过一个叫ACAT的上下文辅助感知工具包。

  在没有ACAT之前,霍金也只能通过脸颊肌肉的抽动来控制打字输入,但是这样做速度奇慢无比,一分钟只能打出来一个词。而用上了ACAT以后,霍金打字的速度就快了一倍。

  ACAT的原理也非常简单,顾名思义,AI能通过学习霍金的表述习惯,通过上下文感知来预测他下一个词会输入什么。

  显然,彼得也可以直接把这项技术拿来使用。

  当然,仅凭他自己是完不成这一切的。他和来自全世界的技术专家、设计师,以及医生合作,共同完成了他的“赛博化”之旅。

  他和很多大公司都有合作,比如英特尔、CereProx、DXC、联想等等。这些公司和顶尖的技术人才一道,为彼得提供硬件、软件支持,系统整合,以及AI技术。

  他们都为残疾人克服重病大病付出了很多努力。

  就在彼得去世不久之前,他曾发推表示,因为疾病的原因他没法闭眼,而这导致了他的眼睛十分干涩,无法再应用眼部追踪技术来打字沟通了。

  死亡之后

  就像霍金一样,彼得博士成为了很多渐冻人患者和他们的亲属眼中的英雄。

  他不向自己的命运妥协,他站了出来,用科技当武器,用决心当信条,和死神做着无休止的抗争。

  他的所作所为打开了很多渐冻症患者无法跨过的龙门,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,ALS患者不会再在命运审判的那一刻直接选择放弃,而是会像彼得一样,用各种手段,留下来。

  彼得成立的斯科特-摩根基金将会继续发光发热,给同为渐冻症的患者带去希望。他的书——讲述他成为半机械人的旅程中的故事,也会成为同为渐冻症患者心中的明灯。

  彼得·斯科特-摩根做出了一个承诺,并且用他生命最后的几年时间毫无保留地遵守着。

  “我的微笑将是最后一个消失的东西。”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